研究︱归去来兮 如何留住乡愁——从社会网络视角浅析乡村振兴
前言
乡村,中华民族的根,承载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乡村的崛起和兴盛,不仅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管对于如何恢复乡村社会发展,社会各界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忽视了乡村是由一个个有机村落共同体构成的社会单元的属性特点,片面地强调村庄物质空间建设,这就解释了为何尽管引进资金和企业后,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衰退的问题。
为此,作者引进社会网络理论,以一种全新视角解读乡村衰退的实质和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并结合乡村文化揭示老年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以乡村旅游为例解读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机制,以期为乡村振兴在方向、路径选择以及政府制定科学决策提供启示。
《归去来兮 如何留住乡愁——从社会网络视角浅析乡村振兴》将分四期推出,分别是:社会网络视角下乡村衰退实质、乡村老年人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社会网络视角下解读乡村旅游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如何留住乡愁。
专题一 社会网络视角下乡村衰退实质
找到乡村衰退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是重新激活乡村发展活力的基本前提。过去人们多从经济发展角度进行解读,忽视了村落共同体的社会属性,无法从本质上对村落衰退的机理给出解释。社会网络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乡村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识别乡村衰退实质的全新视角,为乡村转型与重构提供启示。
过去生机盎然、悠然恬适、充满浓浓人情味的乡村田居生活曾是众多“游子”存放“乡愁”的精神家园。
然而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人们生计方式多了很多选择空间,人对地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或集镇务工、经商或定居,村子渐渐空了。过去忙碌热闹的耕作场景、多姿多彩的节庆活动、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瓜果飘香的菜园地、诗情画意的田园景象不复存在,人烟渐稀的村庄里只剩下年老体衰的老人与幼童。
乡村的精气神淡了,变得日渐冷清、凋敝,逐渐走向衰亡。
伴随着村庄的消失是乡愁的断层,渐行渐远的异乡人已经找不到乡愁的安放之处。
根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7》,截至2017年底全国境内有244.9万个自然村,20年间减少了将近121万个,平均每天有166个自然村落消失。
那么乡村为什么会衰退呢?它是怎样衰退的?如何阻止乡村衰退的进程呢?
找到乡村衰退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社会网络的概念
社会网络是指一组特定的社会行动者,可能是个人、组织或其他实体,以及在更大的结构中将他们连接起来的社会关系所组成的网络[1]。它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以我们称之为“自我”的特定个体为中心的网络[2],称为“个体网络”,它是由一个特定个体和那些与他直接连接的社会行动者以及与他们之间关系构成的网络,主要用于研究个体网络的结构特征,如规模、组成成员、密度以及个体网络联系的强度等。另一个层次是整体网络,它是由一个群体内部所有成员及其间关系---可能是友谊、社会支持、社会交往、冲突或亲属关系等等[3]---构成的网络,旨在分析整个网络的关系结构[4]。社会网络为无数社会现象提供了解释,适用于小至个人,大到整个社会,乃至全球体系各种层次的分析。
社会网络结构示意图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村庄是一个有机生命体
从社会网络视角来看,村庄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单元,它是由村庄成员以及一系列村庄内外部之间各种经济社会往来关系所组成的有机生命体。从个体网络视角看,村庄如同单细胞生物一样,村庄本身如细胞核是村庄发展的物质基础,各类社会网络关系则如同细胞质为村庄的成长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并对村庄发展产生调控作用。
在当前全球化联系更加紧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现实背景下,陶渊明笔下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是无难存续的,唯有加强村庄内部系统有序发展与外部网络良性互动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广大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免于在历史长河中无声湮灭。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乡村衰退
城镇化导致的年轻人外迁和人口老龄化引起的乡村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意味着村庄社会网络组成变得单一,各种如血缘、宗缘和地缘关系开始逐步淡化和消解,乡村社会的结构逐步趋向松散[5]。同时乡村生产效率明显下降,经济活力相应衰退,外界的许多联系开始撤离乡村,乡村经济逐渐凋敝,投资减少,就业机会进一步减少,加剧农村人口流失,使村社因建设缺乏必要的主体而使村庄的物质空间建设开始停滞,村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低下,进一步加剧农村人口流失,形成恶性循环。后果是乡村社会网络不断萎缩,乡村社会无法正常运转,并引发一系列诸如村容村貌凌乱、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抛荒、闲置房屋年久失修成危房,出现空心村等不良连锁反应,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村落共同体将逐渐解体,并最终趋于消亡。
P.S 敬请期待专题二 乡村老年人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Wasserman S, Faust K.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2] Newman M E J. Ego-centered networks and the ripple effect[J]. Social Networks, 2003, 25(1): 83-95.
[3] George,Linda,Kenneth F.Handbook of aging and the social sciences[M]. Academic Press, 2015.
[4] Holt-Lunstad J, Smith T B, Layton J B.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mortality risk: a meta-analytic review[J]. PLoS medicine, 2010, 7(7): e1000316.
[5]时慧娜, 许家伟. 国内外村落衰退研究的进展及启示[J]. 云南社会科学, 2019(4).
部门简介:
城市更新事业部是国地科技在广东国地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基础上,整合规划、测绘、评估等内部优势资源而设立。将多年积淀的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研究成果与新时代空间规划理念结合,以促进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的前瞻性思想应用于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实践,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环境,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美好中国奉献赤子之心。城市更新事业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思想,致力于为政府、开发商、业主等提供更具市场前沿和专业价值的城乡更新全过程服务。
责任编辑:林冬娜、邓小云
文章审核:朱晓岚
往期推荐专辑解读
一张图看懂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实施点状供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
国地资讯聚焦国内外自然资源、城乡发展、生态环境行业,致力于宣传热点政策,分享新鲜资讯,展示研究成果。